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达农业科技园区
一、基地简介
2019年12月17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安达市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由安达市政府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同出资建设安达市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位于安达市南郊的安达市第一原种场,园区规划面积560亩,作为科研、教学、展示用地及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安达市政府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双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农机具等。园区将开展农业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针对安达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特色杂粮、果蔬及中草药等进行高效、绿色及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发展地方优势农业产业,打造地标性农业产品。
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具有“五大功能”。即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农业科技培训与科普教育、新农村建设带动功能。
主要建设农业科普展示区、水稻示范区、玉米高产示范区、大豆种植示范区、杂粮种植示范区、中草药品种展示区、长期定位试验区以及农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等。
展示区也是中小学生实践体验活动的课堂,中小学生的生活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去甚远,“五谷不分”,“四季不识”已成为少年儿童的普遍表现。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显得异常迫切。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中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
二、科研实力
近年来,“中心”在杂粮生产、加工技术、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经费总额4100余万元,形成了从育种、栽培、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覆盖杂粮全产业链的科研布局,在全国杂粮主产区建立了29个杂粮生产示范基地;与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三、基地发展定位
围绕杂粮杂粮品种选育与种植技术开发、杂粮产业技术人才培养三大工程,以工程化平台建设、对外合作与开放服务等任务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国内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为中国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科研项目及进展
园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黑龙江省现代杂粮产业协同创新项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重点科研计划项目”、“黑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现已在红小豆、绿豆、芸豆、高粱、糜子、谷子、红薯、鲜食玉米、大豆方面开展研究,现有各种品系1000余份,从中筛选出适合安达及本省的品种及栽培技术,为安达种植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做贡献。
五、智慧农业设施
1.农田远程监控系统
在现有耕地上,按照需求布置相应测量点,对区域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与作物长势相关的土壤数据进行测量和釆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根据每个地块的土壤墒情及环境气候状况,科学调整灌溉渠网布局,实现节水节能。监控系统以大范围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对田间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主要气象因子等信息釆集和作物长势图像信息的釆集,实时反映所监控区域环境条件变化和作物生长状态变化,为管理人员及时处理田间异常提供准确信息。
2.田间作业远程调度系统
系统釆用全自动无人值守模式,调度监控系统可对所有农机具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作业数据的本地和云端存储备份、作业进程优化分析和作业进程的实时虚拟再现,为管理人员科学合理调配作业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系统为园区提供作业质量监控、作业量计量统计、作业成本核算、作业取费等方面实现质量、成本、效益综合最优、作业效率最高、管理能效最大,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3.农业物联网
主要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农产品物流及农业生产调度指挥等领域。通过农业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各要素间信息紧密耦合。实现播种装置种肥监控、动力设备状态监测、播种机播种面积及作业速度监测、紧急语音通信、远距离无线网络通信、调度决策。
4.自动气象站
带GPS定位功能,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实地显示地点的地理坐标(经纬度信息)并保存。可实时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气象参数。可设置采集时间间隔,自动记录数据并存储。
5.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实施精确灌溉,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物联网技术为手段,提高灌溉精准度,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
六、科研项目及进展
1.共建共享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示范园区等科技平台,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共享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2.整合集成一批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集成双方的优势资源与力量,协同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和成果。
3.双方共同依托科技园区向黑龙江省及国家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助力市校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