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学校领导赴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调研

     719日,学校党委书记董广芝、副校长安增龙一行在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李国俊、七星农场总经理郐思维、创业农场场长范光林、二道河农场场长徐祥龙等陪同下,对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试验示范项目及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百城百园专项)检查指导,查看项目实施情况。学校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及项目专家协同调研。

  董广芝认真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的现场汇报,并与分公司、各农场领导进行深入交流。她表示,各项目需加快推广,尽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助推水稻全程智能化生产与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建三江水稻产业提质、节本、增效和农业产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试验示范项目设立10个项目,涉及秸秆还田、密苗、暗室叠盘、宽窄行、高效栽培、变量施肥等。百城百园专项由七星农场牵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哈尔滨龙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共同申报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我校负责承担项目中有关“寒地粳稻优质高效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示范任务”。

 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试验示范项目

       建三江水稻密苗低成本栽培效果研究实施情况:密苗栽培是一种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播种密度是常规育苗的23倍、叶龄2.02.3、秧龄1420天,节约秧田面积1/22/3、播种及运秧时间2/3、盘土及大棚材料费减少约1/2  

李红宇副教授介绍项目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实施情况:水稻秸秆还田长期定位项目短期目标是5年,长期目标是10年。目的是优化出适宜的水稻秸秆还田处理方式,评价长期秸秆还田下,水稻生长发育,秸秆腐解规律,肥料利用率,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叠盘暗室育苗技术评价及技术规范研究实施情况:暗室叠盘育苗可减少水稻出苗时间100小时以上,出苗率、成苗率、标准苗率较常规提高5%左右,秧苗根数增加1.7条,地下干鲜重和茎基宽增加10%左右,保苗率提高1.3%  

        农机作业报告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情况:通过农机作业报告,分析驾驶员操作习惯,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评估和作业量确认,用于确定合理作业油耗,进行农机作业补贴或农机作业费用核算,为农机运用管理提供依据。  

王熙教授介绍项目

        水稻棚内硬盘联合起盘机项目实施情况:水稻秧盘联合起盘机不仅可减少用工,而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未来实现水稻工厂化育秧和统供秧苗具有重要意义。  

李渤海副教授进行项目汇报

  百城百园专项检查情况

        寒地粳稻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情况:针对水田灌溉自动化程度低,阀门控制封堵不严,水位控制精度低等问题,应用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采用PLC分布式控制模式,分析决策灌溉时间、计算亩用水量、总用水量等,控制电动阀完成格田灌溉。  

梁春英教授介绍项目

        寒地粳稻变量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情况:借鉴先进的变量施肥技术,集成示范建三江地区水稻生长环境的变量控制系统。依托建三江七星地域土壤性状和肥力分布模型,提高水稻土层肥沃检测的准确性和变量施肥的控制精度;研究寒区粳稻格田标准改造对变量施肥作业的适应性;通过格田地理信息系统,采样耕作土深、肥沃度及施肥数据,优化适应变量施肥效果的最佳格田改造方式与变量施肥机制,达到减肥增产目的。节约肥料35kg/亩,施肥精度±0.5kg/亩,节本增效1524/亩。  

  车刚教授介绍项目

         寒地粳稻智能轨道运输车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实施情况:实现了轨道车无人驾驶、远程变道控制、远程视频监视、信息管理中心或手机远程控制功能,提高了轨道运输车智慧化水平,开展了应用示范与推广。  

 庄卫东教授介绍项目

        此次项目调研检查工作,展示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工作者的社会服务担当和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学校始终坚持扎根垦区、服务垦区,为建三江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成果,为保障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做出积极贡献。